带动残友跨越人生,坭兴陶雕刻师张德强用双手刻画精彩人生

年轻时因工作劳疾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,导致他无法挺直腰板,但他依旧用双手刻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。他还指导了数十名重度残疾人学习坭兴陶雕刻技术,帮助他们实现了就业梦想。他叫张德强,一名来自钦州的坭兴陶雕刻师。

学习雕刻改变命运

张德强在“福禄”葫芦上进行雕刻作业。 南国早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黄睿摄

“铅笔、刻刀、卷尺、圆规,是雕刻的必备工具,普通人坐着刻,而我的话只能躺靠在椅子上作业。”在工作台上,张德强一边进行茶壶的雕刻制作,一边向记者解说着雕刻细节。

今年53岁的张德强,被厂里的同事亲切地称为“五哥”。1997年,他被查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,无法挺直腰板的他开始变得自卑。

那时候,张德强是迷茫的,他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。直到2012年,有一束光,照进了他灰色的生活。在朋友的介绍下,张德强到坭兴陶工厂当后勤工人,“当时厂子里有位何师傅,晚上都会叫我帮忙看窑,让我近距离接触到了坭兴陶。”

因喜欢书法,张德强闲暇时总喜欢观看何师傅刻字刻画,对方在绘画、构图、描摹上给予了他很多启蒙与帮助。“我从烧窑开始学习,何师傅看我勤快,也愿意指导我。”张德强说,从那以后,他的生活就和坭兴陶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,雕刻工作一直做到了今天。

获得认可重拾自信

在制作坭兴陶的时候,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的张德强面临着诸多不便,但这不妨碍这位雕刻师傅熟练地完成每一个步骤,规划瓶身、铅笔临描、照字雕刻、戳点、立体……一个坭兴陶小茶壶的雕刻制作,在他的手里一小时不到就可以完成。

“让古老的东西得到传承,是我们这些坭兴陶工作者都应该积极努力去维护的东西。”张德强说,钦州坭兴陶的制陶工序包括拉胚、塑形、雕刻、烧制、打磨、抛光等,雕刻是当中最需要细节也是最有亮点的一道工序。

张德强精心刻画的茶壶。 南国早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黄睿摄

因为身有残疾,张德强反而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研究雕刻技艺。为了巩固自己的刻字功力,闲暇时他还会在手机上看书法课程直播视频。他告诉记者,自己还是学生时就特别喜欢抄写校园板报,还爱临摹字帖。因此,每次夜晚看窑时,他都会拿些烧制失败的废陶来练习书法刻字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张德强终于得到了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,“有个客户当天临时下订单,但工厂的师傅赶不过来,老板就让我先刻一个样板给客户看。”这个简单的样板得到了客户的认可,小小的成功激励了张德强。从那之后,他慢慢有了信心,在坭兴陶雕刻制作道路上更是精益求精。“直到现在,我还是喜欢在晚上刻字,夜深人静时刻字心很定,刻起来也比较有感觉。”张德强笑着说。

带动残友跨越人生

从事坭兴陶雕刻工作多年,张德强一直保持一颗感恩和敬畏之心。从一名丧失生活自信的残疾人,到如今的雕刻师傅,他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,技艺的出彩得到了各方的认可,也找到了回报社会的途径。

每年,钦州市残联都会派几名残障人士向张德强学习雕刻技术。“有些徒弟学好了就回去创业,有的则是一直留在厂里当雕刻工。”张德强说,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教别人学习雕刻技术,他觉得活得很有价值。

小梁是张德强的徒弟,她跟着师傅做雕刻工已有一年多,雕刻对于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她来说,算是一份轻松的活儿。“五哥很有耐心,他每样东西都教得很认真。”

张德强用坚强的意志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,收获了自信和成功,“希望所有残疾人都能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养活自己,赢得社会的尊重,实现人生价值。”

转载 南国早报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